枕上书屋 高清

评分:
9.0 推荐

分类: 伦理片 法国 1997

导演: 孙菂   

剧情介绍

和子(邬君梅 饰)小时候每次生日,父亲就会用毛笔蘸上红颜料在她脸上写字,这给和子留下极深刻的印象,她从此认定写在身体上的书法才是唯一的书法。加上自幼接受文学熏陶,内心有着自己独立的想法,却迫于现实中父权的权威而无法尽情释放自我。亦因为难以明白她对自我的追寻是寓于对 文学 的痴迷中,和子的第一段婚姻以失败收场。其后她去了香港,在那里她认识了出版商和他的同性恋情人谢朗(伊万·麦克格雷格 Ewan McGregor 饰),谢朗鼓励她在自己身上写字,和子就此创作《枕草子》,每写满一遍为一卷,每写完一卷,谢朗就去找出版商,把身上的字给出版商看。而后和子却因受不了谢朗冷落对他避而不见,谢朗为夺回和子,决定以死相逼。

评论:

  • 旭琪 1小时前 :

    粤语版。做人,要有头有尾有交代。以最后演唱会的婚纱串联,记录梅姐的一生,讲真电影拍的比较流水账,有很多地方不尽如人意,演员发挥也参差不齐(尤其张国荣部分很拉垮),但是电影把梅艳芳一生中的那份孤独拍了出来,她是那么风华绝代,却没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。很多地方靠着真实录像的穿插真的是勾起了我对梅姐的怀念,她的乐观,善良和坚持,最后的《夕阳之歌》全程哭完,那句byebye真的冲击力太大了,如果这个电影能让不熟悉的人熟悉她,熟悉她的人更加怀念她,这就是这个电影最大的意义了。

  • 卫善文 3小时前 :

    211116

  • 委听然 5小时前 :

    狠狠哭了,狠狠差评,本来以为拍这样一部片只是没有必要,不想一种谄媚只是复述光辉到死而已。

  • 子车俊晤 0小时前 :

    那个,找不到适合的演员,可以不拍某个角色的……

  • 侯盼翠 9小时前 :

    粤语场。难以客观评价的一部电影,而且纪念意义远大于商业意义。优缺点都很明显,不过女主作为纯新人,表现比想象中好,也算惊喜了(侧脸挺像);比较失望的是Leslie的选角。有些个人认为不应该被美化的角色的还是被美化了;而许多当年跟她亲近的好友都还在也就无法一一提及,即使有也要么是间接提及或是直接出现在老录像中(比如我头像中的两位)。最后还是要说:阿梅,想你。

  • 戚梦琪 3小时前 :

    陆中百丽宫9厅。许鞍华说她有commitment to香港,来自不同阶层的梅艳芳也有,对舞台,或者说entertainment,所以你能看到夜总会现场那种短兵交接的残酷,一切现开销,这种浓缩的环境只有高速发展的时代能承载,体现在拿来拿去的创作、飞来飞去的际会和人来人去的交心,所以电影的失败也是它的成功,毕恭毕敬、原文附注地拍,倒是满足了那代人想要留下的东西:一个未必完整、但高光的身影,当这种commitment被生命压缩为婚纱的夕阳之歌时,没人顶的住这种能量。事实上也没人接得了,氛围变了,武行也好艺人也好,生涯都不再押上人生,搏命就像博物馆文物,拿钱赌自己,不如炒币,就像今天观影,其他观众连不看手机的commitment都做不到,从这点说,夕阳的也是一个时代。BTW短发罗丹妮更像袁泉……

  • 仵和宜 3小时前 :

    王丹妮比想象中表现得出色,但是剧本和导演都太一般了

  • 振琛 9小时前 :

    导演剪辑1/5。从童年喜欢唱的《女人花》到集中看港产片对梅姐电影作品的涉猎再到她的《夕阳之歌》等音乐以及与Leslie的友谊,很难不喜欢上她,“香港的女儿”。传记片确实很难拍好,这部有些流水账了,但看到、听到那些画面、旋律还是忍不住怀念和感慨,曾经的芳华绝代。

  • 京半槐 2小时前 :

    进电影院看《梅艳芳》,就是为了看大银幕上的梅艳芳如站在你面前再次闪耀。

  • 公冶半双 7小时前 :

    导演剪辑1/5。从童年喜欢唱的《女人花》到集中看港产片对梅姐电影作品的涉猎再到她的《夕阳之歌》等音乐以及与Leslie的友谊,很难不喜欢上她,“香港的女儿”。传记片确实很难拍好,这部有些流水账了,但看到、听到那些画面、旋律还是忍不住怀念和感慨,曾经的芳华绝代。

  • 左天蓝 3小时前 :

    一部平庸的作品,浪费了梅艳芳这个好题材,对其诠释甚至不如《女人花》的万一,而原本这是一个可以比肩甚至超越2004年《灵魂歌王》的好题材。观影时我一直在想,“港味”到底是什么,最终觉得也许就是三个字:不如意。本片题眼的慢歌唏嘘、快歌反叛,无不是梅艳芳对不如意的反应,而这不如意的本质,也许来自于繁华社会本身的空洞,宛如1920年代的《了不起的盖茨比》,以及1980年代日本的city pop,归根结底,是现代人灵魂的空虚吧……

  • 振驰 9小时前 :

    一部平庸的作品,浪费了梅艳芳这个好题材,对其诠释甚至不如《女人花》的万一,而原本这是一个可以比肩甚至超越2004年《灵魂歌王》的好题材。观影时我一直在想,“港味”到底是什么,最终觉得也许就是三个字:不如意。本片题眼的慢歌唏嘘、快歌反叛,无不是梅艳芳对不如意的反应,而这不如意的本质,也许来自于繁华社会本身的空洞,宛如1920年代的《了不起的盖茨比》,以及1980年代日本的city pop,归根结底,是现代人灵魂的空虚吧……

  • 凯骞 4小时前 :

    PS:看的普通话版😭太违和

  • 卫童亚 1小时前 :

    唯一能对得起“香港的女儿”的塑造,是梅艳芳出身于街坊邻里,之后又无论何时都能从舞台走下来成为左邻右里。这也是我对旧时香港娱乐圈的好印象:庶民味、市井味,艺人、记者和观众处于一个圈层不分家,而且基本上每个香港艺人都有一个艺人、记者、观众之间默认的绰号。对香港人来讲,梅艳芳就是“阿梅(妹)”、“梅姑”。

  • 云安和 5小时前 :

    很不喜欢别人称呼她为‘东方麦当娜’之类的,阿梅就是阿梅,独一无二的!不要拿任何人来类比

  • 侍华荣 6小时前 :

    唏嘘、反叛

  • 佼婷美 1小时前 :

    电影的确不足以说完梅姐的一生,但是却让人回味起那个美妙的香港演艺圈盛世

  • 冒易槐 0小时前 :

    这选角不行啊 长得和金星似的 没有梅艳芳的神韵

  • 招静秀 6小时前 :

    却看不到人物身上饱满的人性张力与弧光

  • 寿凌蝶 6小时前 :

    三星半。这片子太不好拍了,梅艳芳的很多故事都不能触碰,最终选取的素材已经是可控范围内的极限了。影片以40年为跨度:通过梅艳芳几段恋情的无疾而终,姐妹的亲密/隔阂,表达梅艳芳向往婚姻、家庭而不得,与刘培基、苏孝良的关系如同父女;一边点出与张国荣的挚友关系,一边也在突出前辈对后辈的提携;Anita是为了舞台而生,几段演唱表演与私生活状态形成鲜明反差;梅艳芳做慈善、在sars期间开动员演唱会,表达热爱香港。最终落脚点是香港的女儿。表达上很诚恳,完全弱化了商业属性,尽可能用情绪带动叙事节奏。摄影和剪辑帮助很大,整体很利落,清迈部分虽略显拖沓,但不算大问题。王丹妮的气质比梅艳芳弱,但整体来讲算是合格了,几段爆发戏份的表演比较亮眼。古天乐的刘培基意外的不错,是他少见的戏路。

加载中...

Copyright © 2015-2023 All Rights Reserved